一、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情况
根据“三定方案”,安庆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研究提出健全重要物资储备体系、规划、计划的建议,制定救灾物资储备政策和制度,组织实施重要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承担重要物资储备和能源储备相关统计工作。我局开展如下工作:
(一)深入落实“规范储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2022年成立市物资和能源储备中心(加挂市军粮供应站牌子),为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1名,(其职能为:贯彻执行国家物资储备管理和军粮供应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与研究提出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储备规划、储备品种目录的建议,承担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采购、收储、回收、运输、轮换和日常管理工作,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参与全市应急储备物资供求变化监测和市场监测预警、重要物资储备和能源储备相关统计工作;承担全市军粮的组织、供应和管理,为辖区部队提供军粮后勤保障;负责军粮差价补贴款的预、决算工作;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确保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管储。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资源,安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作为全省信息化示范库试点完成验收,皖西南应急保供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二是强化采购收储。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全年组织防疫物资采购3次,共采购收储防疫物资25个品种142万件(只),医用防护服、医用面罩等各类应急防疫物资和棉衣、折叠床等生活物资种类齐全、库存充足。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日调度制度,强化物资台账管理,明确定点储存、专人管理、专账记载、规范管理。
三是强化日常监管。时刻把安全生产、安全储存放在首位,按照“四不两直”方式检查物资储备安全12次以上,重点检查物资保管维护、设备设施性能等情况,确保仓储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有序。同步检查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和防盗安全等,重新制作、刷新“严禁烟火”等安全标识,入库处设立“火种收集点”,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
(二)抓好抓实“应急储备”,提升应急保供水平
一是突出责任压实。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寒潮低温天气等特殊时期物资应急保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应急保供工作专班,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研判预警,推动存储单位储运、配送、供应衔接,构建储备物资调用和应急联动保障机制。充分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发扬连续作战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圆满完成疫情防控物资保供任务特别是2022年3月和11月发生较大疫情时保供任务,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优化供应体系。坚持“分散储备、统筹调度、高效使用”,构建市级需求、中心调度、极速配送的应急救灾物资供应体系,确保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坚持“保一线、保重点、保运转”,科学调配物资,确保物资供应充足、品质良好、保障有力。坚持“一站式”“清单式”“闭环式”,优化应急物资出入库流程,做到科学规范管理、按需调配,确保从市本级提出需求到物资配送到位不超过两小时。
三是注重统筹高效。针对去年安庆市两次疫情防控紧张局面,以“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调拨配送疫情防护物资130次75万件(只)、卫生防疫物资32次,确保储备物资第一时间“拿得出”“用得上”。同时紧急协调调拨配送5000床棉被褥、1000床棉被等支援上海。11月疫情以来,完成调拨(配送)生活类救灾物资(帐篷、棉被、棉大衣)13批次共1562顶件,为我市及兄弟地市防疫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精心打造“数字储备”,提升科技信息水平
一是创新物资储备管理模式。聚焦储备物资和存储设施,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品种规模、收储方式、收储程序、调用程序和保障措施,依规高效保障物资到位。聚焦检查指标和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安庆市疫情防控物资计划采购调用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系统化流程化再造,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聚焦“藏储于企”“藏储于民”,充分衔接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动员潜力,探索建立协议代储储备供应模式,形成多元化储备格局。针对物资储备基础设施短板现状,创新实物储备方式,实行委托代储模式。
二是开展“智能皖储”试点应用。针对人才、科技和数字化支撑不足等问题,一方面,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智能皖储”试点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学习和培训,着力提升系统操作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储备仓库管理自动化建设,有序实行仓储物资库容动态监测、智能提醒,推动出入库物资全周期过程管理、溯源管理。
三是建立信息联通共享机制。借鉴粮食仓储保管经验,建立常态化盘点机制,及时补充完善在库物资,清点查验救灾物资和疫情防护物资数量质量,及时统计上报物资调运出库、接收入库等情况。整合平台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建立储备监测分析、指挥调度等一体化管理平台和智能系统,形成统一高效的储备数据“一张网”。
2023年1月14日,安庆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时彪在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交流物资储备工作经验、介绍典型做法。
二、存在的现状问题
2019年机构改革,我局承接市民政局相关职能,承担救灾物资收储、轮换、调拨和日常管理工作,2020年7月份协助市应急管理局临时储备少量防汛物资。2022年3月,根据形势发展要求,我局积极作为,勇挑担子,压实责任,承担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职能,负责收储、管理和配送疫情防护应急物资。由于物资储备是近年才赋予的职能,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们立足职能,经调查研究,全面梳理,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物资和能源储备中心工作人员不够。2022年11月,成立市物资和能源储备中心(加挂市军粮供应站牌子),为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1名,原有人员6名,需增加5名。2022年11月招录1名,现物资和能源储备中心共7名工作人员。目前中心承担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和军粮保障双重任务,日常工作量大,责任重,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承担市级隔离点、健康驿站、方舱医院、核酸检测转运点及相关单位防疫物资配送任务,更感人员严重不足。
(二)储备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可用于储存应急物资的仓库规模小,只有1600平米。安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为市民政局立项建设,2013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1月工程竣工验收。占地面积15761平米,仓库面积3200平米,分为东库和西库。东库消防设计为丙类仓储,西库消防设计为戊类仓储,不宜存储应急救灾物资。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戊类仓储储存物品指不会燃烧的物品,其特性是在空气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时,不着火、不微燃、不碳化。”所以,目前疫情防护物资和救灾物资全部储存在东库。安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2020年被省应急厅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确定为省级物资库,根据标准,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筑总面积应为5000-7800平米。作为市级物资库,面积应为2900-4100平米。二是仓库设施条件不能适应需求,储存物资种类、品种受限制。由于该库专为储存民政救灾物资(帐篷、折叠床等)而建设的仓库,仓库主体均为钢架结构,屋顶及四周为铝合金蒙皮,无通风窗,库内无任何降温、除潮设施设备,夏季库内最高温度达40℃。三是配套附属用房短缺。根据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屋建筑应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其中,生产辅助用房277平米、管理用房228-285平米、附属用房179-192平米。目前,安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只有库房,没有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
三、建议
(一)配齐补强中心工作人员。由于履行军粮供应保障和物资储备保障双重任务,职能和任务增加的同时,人员没有相应到位,建议2023年招录缺编的4名工作人员,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人岗相宜,人随事走。
(二)加大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储备基础设施短板。
一是建议在安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库区内,建设配套面积的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确保24小时值班值守。
二是建议逐步补充必要的设备装备。补充机械通风设施,改善仓库存储条件;补充适合的交通运输工具,保障市内配送及时高效;补充其他的机械设备,改善提升物资入库出库搬运工作效率。
(三)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计划、采购、调拨相关机制。
建议市政府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明确应急物资储备从规划、计划的建议的提出,到制定计划目录、资金、采购收储等各部门具体职责,明确调拨使用的详细程序,以规范应急物资“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怎么用”全过程。
上一篇: 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