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送阅材料

2014年第六期:关于宿州等三市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信息来源:安庆政协    发布日期:2014-09-03    被阅览数:1079

 

关于宿州等三市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为学习借鉴外地农村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2014721日至24日,张金锐主席率市政协“农村改革与发展”调研组,赴我省宿州市和山东省临沂、日照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吴涛、戴德民和市政协秘书长张强,以及市财政局、市农委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宿州市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临沂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听取了当地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各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并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提出了具体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宿州、临沂、日照市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宿州市

宿州市是我省传统农业大市,现有农业人口537万人,耕地面积750万亩,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8.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71几年来,宿州市敏锐地抓住获批建设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突出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市级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和开展实践探索,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推动现代农业活力初现。特别是其一些新做法新“提法”经中央和省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业已成为该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创新亮点。宿州市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六个方面:

1.促土地流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在市、县两级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和仲裁机构,96个乡镇建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分中心和调解庭,987个行政村成立流转服务站和纠纷调解小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地流转工作体系。所以近几年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快速增长之势,2012年增长53.3%2013年增长42.5%,今年上半年又增加23.2%,流转面积达到186.9万亩,流转率已达25.2%,虽然在省内排名不靠前,但显示出其步伐明显加快,这使得该市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了重要前提条件。

2.扶家庭农场。宿州市把家庭农场作为最具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举措进行重点培育。20129月出台了《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在省内率先对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身份作出明确界定,对不同产业的大、中、小型家庭农场设定了标准。从财政、金融、保险、项目、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等方面家庭农场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对家庭农场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对特色种植及养殖业家庭农场一次性奖补3万至5万元,优先扶持条件较好的各类专业大户建设家庭农场。目前,该市通过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1864家,全省领先。

3.兴农民合作社。宿州市根据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需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对农机合作社新建机具库棚300平方米、拥有农机30台以上的,补贴10万元。目前,该市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828个,居全省各市首位。宿州市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其骨干成员、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为对象,开展免费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全省率先试点建立职业农民认证注册制度。

4.壮龙头企业。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的实际,宿州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该市重点鼓励投资亿元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于当年新增竣工投资亿元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30万元,并优先安排贷款贴息该市还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对新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由市财政给予50万元、10万元奖励。政策引导效应已经显现,目前该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29家,其中年营销收入超亿元企业112家。今年上半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3亿元,上缴税金逾2亿元;宇宁生物、六和步强、华悦食品、品青果糖、帝元农业、皖神生物等一批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工建设,计划投资44.58亿元,预计年内可新增产值28.98亿元。

5.建产业联合体。宿州市在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试点建立“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探索在“三大主体”间构建互动互惠的联合经营新机制。具体运行模式是:“三大主体”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协议,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建立契约式联结机制;农业企业主要承担农产品经营销售、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等职责,并以优惠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及农业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价回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助农业企业统一组织生产资料供应及产品回收,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服务和农机作业服务;家庭农场主要是按照农业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联合体的建立运行,使不同经营主体拥有的资产、资金、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实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有利于稳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有利于提高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和效益。经过一年多的引导建设,目前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已达92个,带动4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43家家庭农场和一批种植养殖大户联合经营,培育了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百亩良园蔬菜产业联合体、萧县葡萄产业联合体等典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这一新提法吸引了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很快得到了中央有关方面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汪洋副总理去年曾亲临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在今年一号文件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中都提出,要扶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6.探金融支农新路。针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普遍面临的贷款难、保险差问题,宿州市开展了一些探索创新,积极推动改进涉农金融服务。一是首创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融资。201310月,由宿州市桥区政府牵线搭桥,国内第一单土地流转信托产品——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正式落户宿州市,该信托项目首期流转农地5400亩,中信信托有限公司向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1.1亿元融资,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虽然目前由于信托项目报批手续没有完成,信托资金尚未到账,但宿州市的这一创新举措仍然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积极评价。二是建立政银企对接新模式。宿州市政府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合作成立宿州市农业产业化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市政府从市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500万元作为专项担保资金,民生银行按照120的放大比例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入经营性贷款1亿元,建立起了由政府牵头、银行与企业对接的市场融资新模式。目前,宿州市首批近3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民生银行贷款工作已经启动。三是推行龙头企业领保贷款。在产业联合体内组织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家庭农场则以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和待收获的粮食作物向龙头企业提供反担保,目前已有4个联合体内的龙头企业为178个家庭农场担保贷款5625万元。四是开展“合作社+风险补偿金+农户”信贷试点。五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将小麦、玉米的保额分别提高230元和150元,保险费率下浮20%;提高部分的保费,家庭农场只需承担20%,其余由市、县(区)财政承担。目前这项试点已扩大到宿州市所有的家庭农场。此外,宿州市还在局部地区开展了果树和设施蔬菜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

(二)临沂市和日照市

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也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966.8万亩,农业人口875万人;2013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9元;脱水蔬菜加工、肉类加工、干鲜果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较强,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618.4亿元;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较发达,全市专业及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达260个,其中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3个,年交易额过5亿元的10个。

日照市是山东省新兴的滨海城市,现有耕地面积250万亩,农业人口184万人;2013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62.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4元;农业占GDP的份额较小(2013年为4.2%)但特色和效益凸显,绿茶、干鲜果品、蚕桑等特色高效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较突出。

临沂市、日照市与山东省多数市一样,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日趋成型。近几年来,两市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分散低效经营、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的问题,积极实施“三化”战略,即推进“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有力促进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1.推进经营规模化。一是组织专业化种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壮大特色农业规模。临沂市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5%47%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之乡”,全市“国字号”的农产品特色之乡达27个,如平邑县金银花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被誉为“金银花之乡”;兰山区集中连片种植黄金桃13万亩,被中国农产品协会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兰陵县(原苍山县)集中连片种植大蒜24万亩,约占全国大蒜面积的8%,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日照市“一村一品”发展到240多个,茶叶面积达到20万亩,占山东省的60%以上,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2010年—2013年,临沂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61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补助(每个基地补30-50万元)。到去年底,临沂市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547万亩、优质畜禽小区3105个,其中,兰陵县向城镇5万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沂南县青驼镇金锣牧业养猪基地等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日照市围绕茶叶、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档次、高水平的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面积突破140万亩,占全市种植业的比重超过70%三是引导加工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培植双重力量的作用,聚集形成了一些地理上集中、特色鲜明、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临沂市出台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设立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园区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脱水蔬菜、肉类和果品罐头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其中,沂水食品、莒南花生制品、苍山脱水蔬菜加工集群成为省级产业集群,河东区八湖镇脱水蔬菜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

2.推进生产标准化。一是示范带动。日照市制定了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了33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日照绿茶”产品质量标准,其中茶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成为山东省标准;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市级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5处,全市茶菜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0余万亩。临沂市成片、整县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现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两个县成为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县。二是出口“倒逼”。临沂市和日照市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市,抓住出口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标准高要求,推动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预警体系和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成功创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全覆盖,有力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三是联盟“提标”。这是临沂市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组织加工企业统一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创新举措,由区域内的行业协会组织或者集群中龙头企业自愿结盟发起,共同制定并承诺执行某一产品标准,称为“联盟标准”,以应对市场竞争对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平邑县罐头、郯城县杞柳制品、蒙阴县果品、莒南县沂蒙绿茶、沂南县蔬菜都成立了标准联盟,发布了各项技术指标均高于国内现行标准的“联盟标准”。“联盟标准”的实施,帮助企业提高了标准化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

3.推进营销品牌化。一是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抓住全市农产品区域形象品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类层次、三个重点,对农业品牌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市政府安排专项奖补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进。在打造涵盖整个市域范围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形象品牌上,临沂市成功突出了“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的形象。在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临沂市的蒙阴蜜桃、费县核桃、苍山大蒜、沂南黄瓜等都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2013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苍山大蒜品牌价值高达43.09亿元,蒙阴蜜桃品牌价值达到34.76亿元;日照绿茶品牌价值也达到7.77亿元。在企业产品品牌上,确定重点培育品牌,对品牌营销给予支持,临沂市重点打造了“金锣”冷鲜肉、“绿润”板栗等品牌,日照市重点打造了“雪青”茶叶、“三维”桑蚕丝等品牌。二是突出商标认证打造品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广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到去年底,临沂市农产品注册商标4300余个, 有影响力的品牌220多个,“金锣”、“鲁洲”等6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三品一标”有效认证达到904宗,认证产品1300余个。日照市“三品一标”产品339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27个。三是突出宣传推介打造品牌。高度重视品牌宣传推介,安排专项支持资金,有重点地策划开展媒体宣传活动;搭建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开展品牌集中宣传;组织名优农产品进大超市、大卖场,在大城市设立专卖店(专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产品网络营销,通过多种措施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扩大了重点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地方农产品的整体美誉度。如临沂市今年财政预算安排品牌宣传专项资金1063万元,全年在山东卫视、山东广播新闻频道和临沂市广播电视台、重点季节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品牌形象广告宣传给予支持政府从去年开始每年主办“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淘宝网“特色中国·临沂馆”于今年3正式开馆;组织举办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中国(临沂)小杂粮交易会,启动“沂蒙优质农产品直供北京社区直通车”,举办“苍山蔬菜北京推介会”;举行沂蒙优质农产品擂台挑战电视大赛、沂河放鱼节等多种节庆创意活动,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呈现多层次、多样式的鲜明特点,显示出当地政府对农业品牌化营销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

二、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1.要着力促进农地合理流转。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把促进土地合理、顺畅、规范流转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为加快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一要抓紧确权。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给农户承包地安“户口簿”、发“身份证”,让一部分有条件、有意愿转出土地经营权但是担心“失地”的农民彻底打消顾虑。二要加强引导。建立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乡村干部增强推进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主动组织转入方和转出方对接,做好思想工作,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对集中连片、规范稳定的土地流转,适当加大奖励。三要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纠纷仲裁机构,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做好收集发布流转信息、指导地租合理定价、组织签订规范化流转合同、调解仲裁流转合同纠纷等各项服务工作。

2.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一要建立完善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和工作体系。新增惠农政策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尽可能采取直接下达到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方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经营能力培训、示范创建、营销服务等都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实施对象,满足其需要,促进其发展。二要着力破解制约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金融支持不足问题,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保额、扩大投保范围、开发个性化险种;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经营主体面临的个性化的发展难题,如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缺少晒场、仓库和烘干设备问题,农民合作社缺乏经营人才问题,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用工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和缓解措施,依靠政策落实创新和市场化机制、社会化服务破解难题。三要在新型经营主体间建立完善联合经营新机制。借鉴宿州市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经验,组织引导相关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生产服务合同或协议,建立互动互惠的联合经营新机制,使不同经营主体形成要素融合、抱团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3.要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采用产业集群这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经营要素配置,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由分散低效向集聚高效转型提升,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推进种养集中。强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壮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的方式建设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养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水平。二要引导企业集聚。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区)规划建设,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围绕特色主导产品,着力培育扶持核心企业,吸引发展竞争性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专业从事相关技术研究、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的机构进驻园区,加强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集群内企业和机构分工合作。三要强化手段集成。以县为单位,根据市场导向、资源优势、现实基础,按照“准而少”的原则确定打造若干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各项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手段,如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村一品”示范、“三品一标”认证、农业招商引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等等,都要围绕产业集聚来实施和开展,加快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4.要着力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品牌化是农业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品牌化水平,是增强我市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一要打响企业产品品牌。确定短期内(3-5年)重点培育的企业产品品牌,支持相关企业做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开展质量安全和商标认证、参加展示展销、进入大型超市,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二要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建立推广生产加工标准,广泛开展“三品”认证,由行业协会或政府公益性服务组织出面申报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支持深入挖掘现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所蕴含的生态环境、生产工艺以及地域文化方面的特点,建立特有的品牌识别体系,规范品牌商标使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介和富有创意的媒体宣传活动,扩大公用品牌影响力。三要打响整体形象品牌。突出地区农产品整体特色,注入地方人文符号,对全市农业品牌形象进行整体精心设计,有选择的在高端传统媒体和专业新兴媒体开展形象品牌宣传,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组织代表性农产品到重点中心城市举办营销推介活动,突出打造安庆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响、品味高的整体形象。

上一篇: 2015年第一期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金融环境的建议

下一篇: 2014年第五期 关于加快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