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勇 杨长幸
王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安徽枞阳人,1987年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核安全局核应急处副处长、核电处副处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电处处长、核安全司(辐射安全司)副司长,国家环境保护部核安全司(辐射安全司)副司长、巡视员。2009年5月至今,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总工程师,2009年12月起兼任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武术之乡度过少年时代
王俊于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镇,与著名外交家、革命家黄镇将军临镇。周潭镇地处枞阳县东乡,建镇历史悠久,自元朝末期开始,习武成风,高手如林,享誉海内,历史上称之为“东乡武术”。在这样一个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崇文尚武的地方,王俊渡过了自己的中学时期。鹞石山下望龙池,枫沙湖畔学子天,从周潭澄英学校到周潭中学,都留下了王俊苦读的身影。而1963年在王俊出生的那一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欣然题写了周潭中学的校名,似乎冥冥中也预示了将有一个科技巨子的诞生。
2008年10月7日上午,周潭中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周潭隆中学隆重举行,王俊百忙之中亲临会场,一身正装、喜庆的红色领带显示出对参加活动的重视,在纪念大会现场,他作为校友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情回忆了在周潭中学求学的日子,祝愿母校发展明天更美好。2011年春节,周潭中学北京地区校友联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俊代表北京地区校友为母校领导表示诚挚地祝愿:“让我们共同举杯,热烈欢迎母校李校长等人的到会,值此新年喜庆之际,我们共祝母校发展源远流长!”所有这些,都显示出王俊对中学求学那段时期的感激和眷念。
与核初结缘
1980年,17岁的王俊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动力工程系核动力装置专业学习,从此王俊便与“核”结缘。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当时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还保留着军事院校严谨的治学办学风气。正如2010年王俊所回忆的那样,“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多年了,每每回想起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求学的岁月,我都不禁思绪万千。学校在治学方面比较严谨,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比较多,考试也很严格。学校还继续发扬“哈军工”的传统,军号一响,大家上操场,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加强体育锻炼。当时政治活动比较多,组织生活、班级生活经常有,大家也非常感兴趣。年级有流动红旗,提倡为国家服务,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对我本人的工作有重大影响。”
1984年学士毕业后,王俊赴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安全专业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硕士学位。
核电历程
1987年王俊进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工作,历任主任科员、项目官员、应急处副处长、核电处副处长、核电处代处长、国家核安全局北方监督站副主任等职。期间于1989年至1990赴德国西德核安全研究所进修核安全分析,1991年至1992年赴法国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研究院从事核电站安全评审工作,1997年赴加拿大核安全监督管理局从事核电站安全评审工作。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进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作,历任核电处处长、核安全局副局长,核安全司(辐射安全司)副司长兼核与辐射安全应急中心副主任。期间于1999年至2000年赴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从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2008年后任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司(辐射安全司)副司长,后任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厅局级巡视员。2009年5月调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总工程师,2009年12月起兼任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作为我国核电建设早期培养的一批高级人才,王俊参与和见证了我国核电站从起步到批量化建设的全过程,亲历了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1989年,年仅26岁的王俊被派往西德核安全研究所工作,一年后回国即参加了秦山一期核电站的安全审查工作。1991年到法国核安全局辐射防护研究所参加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合作审查,回国后正值秦山核电站二期建设,作为国家核安全局的项目官员,负责组织协调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安全审查和监督,并参与了秦山三期核电站项目的安全审查和监督工作。随后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等等历次核电发展的重大事件,都洒下了王俊及其团队的辛勤汗水,都凝聚了王俊及其团队的智慧结晶。
在国家核安全局工作期间,王俊负责组织和实施核电站选址、环境评价、建造、调试和运行的核安全审评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组织开展的秦山核电站安全审评于1994年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负责核电站厂址和建造许可证管理以及核设备、核电站操纵员等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证件颁发工作。负责组织了核电站和核设备的法规、导则、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组织拟定的《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500号令批准发布实施,为建立健全我国核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起王俊,不能不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出资60%,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等四家大型国有企业分别出资10%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主要从事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研发、转让、应用和推广,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品牌核电技术;承担第三代核电工程建设、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及国家批准或授权的其他方面的业务。目前主要成员单位包括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国核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国核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目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在组织建设两个第三代核电依托项目,即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站的建设;正在进行先进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正在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的研发工作。作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总工程师,王俊协助组织开展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王俊眼里的我国核电安全情况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这已是世界能源界公认的结论。但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引发的灾难也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一些人因此谈“核”色变,面对核电建设热潮背后核安全的追问,王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坚定表示,“从核电发展之始,中国政府就明确提出并坚决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目前中国核安全总体来说处于受控状态。”
“国家核安全局在核设施较集中的地区成立了广东、上海、四川,北方、西北和东北六个核安全监督站,在核设施现场派驻了核安全监督员,这有利于核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保证了核安全要求的有效实施。另外,国家核安全局组织成立了由12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近百位国内核安全知名专家组成的核安全核辐射环境安全专家委员会,对核设施的选地、建造、运行和退役各个阶段的核安全进行技术把关,提出意见,以保证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
“中国采取了9大方面的措施来促进核电的安全发展。第一,要求核电厂有保守的设计,精心的制造和建造以及精心的运行。 第二,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核安全法规体制。第三,建立了一套以安全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监管制度。第四,强化了核电厂的审核和监督工作。第五,严格了核设备活动制度的审批。第六,积极推进定期安全评价和运行评估。第七,加强了人员安全法规的培训。第八,加强了对核电厂严重事故的研究和管理。第九,广泛地开展国际核安全合作。”
国家审议通过的《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2020年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近6000万千瓦。这其中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安全的标准和更高的准入门槛,以王俊为代表的中国核电人,正满怀豪情,大步行走在中国核电事业的春天里。
上一篇: 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